从建造到建造艺术

Der Zug Vol.4专题“建造思辨”卷首语,由苏杭、江嘉玮共同撰文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4/750x750_4c3c3e8a10ec1d4095c12176efb01626.jpg

说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人发明了大写的建筑,并不为过。文艺复兴的建造者首度完全唤起建筑成为自由艺术的清醒意识,并使建筑解脱于实用艺术的机械桎梏。

在多数艺术史学家看来,若将作为艺术的建筑重置于机械桎梏下,是倒行逆施,会令其丧失自由之可能。无论将这种建筑艺术定义为“形式的能指与所指间关系之总和”还是“对布局与构成之智性操作”,它都指向依据理性建立起形而上秩序之现实投射,强调理念之构想和扬弃功用之目的。

这种建筑艺术与我们当下惯用的“建筑”一词有不少差异。那些被我们以“建筑”指称的对象,往往只是满足特定功用的建造产物。建筑(Architektur)在作为艺术的建筑(ARCHITEKTUR)和作为房子的建造物(Bauen)之间有巨大的断裂带,建筑的概念面临着被自身从内部撕裂的危险。

德语里有一个词Baukunst(建造艺术)化解了这内生的撕裂。建造艺术和建造位列于建筑概念的两极,建筑的本质就存在于绝对的“建造艺术”和任意的“建造”之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截止二十世纪中叶“建筑”(Architktur)一词在德语世界都未曾获在欧洲其他国家那般广泛使用。由“建造”(Bauen)引申出的“建造艺术”(Baukunst)在数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历反复磨砺雕琢,被置于凝聚理论体系的核心地位。它植根于德意志的语言土壤,有效而清晰地定义了此间的“建筑德意志”。

然而,“建造艺术”和“建筑艺术”并不等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像同源自阿尔卑斯却南北异象的山水分野,又各自孕生出哲学上的“浪漫主义”与“唯理主义”。在1928年瑞士举办的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上Hugo Häring和Le Corbusier两人发生关于建造创造的本质究竟是“建造的升华”还是“理念的投射”的激烈争执,可谓该分野之具体体现。即便我们作为来自中文语境的建筑后辈无需像六十年代的德国建筑系青年那样在二者里选边站队,亦不应当无视个中差异。当然,差异的两者并不构成绝对的对立,历史上真正的建筑大师无一不是游刃有余地在两者间自由切换,以逼近伟大的造物。

本期Der Zug选择“建造思辨”作为议题,并不是意图将建筑学降维至建造,而是立足于建造这个必要基础,重思抵达建造艺术的途径可能。

“历史”栏目除延续上一期专题、对两位德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Mies与Tessenow作品的分析研究外,收录一篇对Viollet-Le-Duc《建筑类典》的阅读总结。借这位钟情于哥特建筑的建筑师之口,初步阐释建筑与建造之区别。
“全景”栏目里两篇文章,一篇对比了中西桥梁结构思维的异同,一篇研究了欧洲前现代谷仓,均将目光投向尚未有建筑介入建造之前的传统建造物。文章内容饶有趣味,可作为进入“建造思辨”专题前的预热。
“专题”的前三篇文章,分别选取手工艺、预制化、保温技术三个角度,围绕建筑学本体意义展开讨论,展现建造之于建筑的塑造力及影响力。后三篇文章集中于案例,解读并引介两位德语区建筑师Zumthor和Bienefeld。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长于实践,对建造一事有颇为深入的思辨,始终保留着在建造的行为和建筑的概念间不断往复推敲的工作方式。
最后,“译文”收录两篇与建造间接相关的文本。对Adolf Behne的《现代目的性建筑》一书的节译还原了机器的介入和指向目的性的工业建筑在早期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引发的震荡。另一篇是发表于1968年的宣言文本,时值建筑学范式转向。在这个建筑师的实践开始脱离建造但尚未断绝关系的历史时段里,Hollein对同辈说:“你们必须停止仅仅在建造之中思考,因为万物皆建筑。”

半个世纪之后,图像技术的发展和媒体观念的变迁,让我们确实得拥有了不经建造、仅凭图像便可到达建筑学的路径,却未能比此前挨近建筑艺术更多。围绕着建造的思辨,或许无法独力到达建造艺术。但与绕过建造相比,无疑是更接近于建造艺术的的方法。

造房子,在当下这个地球上,早已不是一件稀罕事。在造房子这事儿上,如何到达建造艺术或实现建筑艺术,才是需要被持续思索的一重建筑学难题。

/wp-content/uploads/community/2017/04/750x750_a681b5b25ee6d3ccc88099417d687cf8.jpg

Der Zug第四期正式发刊了!在“创刊号”、“文化建筑”、“德国现代建筑师”三期之后,Der Zug继续为广大读者提供免费的PDF格式电子版本,仅在发刊形式上做小小的改变:需请读者先填写一份《Der Zug Vol.4》发刊调查问卷,而后得到一个百度云链接的二维码,自行完成下载。

编辑团队有意对Der Zug的定位、选题、周期、篇幅、形式做系统性的调整和改进,您所填写每一份问卷都会是我们未来工作的依据和动力。向每一位阅读和关注Der Zug的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Der Zug仍在成长,需要您的肯定。

————————————————————————————————————

《Der Zug》现以豆瓣小站和微信公众号(DerZug)及gooood社区为发布和展示平台,欢迎关注和订阅,也欢迎所有新老读者朋友对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来信请至编辑组邮箱: derzug.editorial@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