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有个板栗山儿童公园,公园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地方不大,却是小孩都爱去的地方,小山丘上布满了香樟林,树木有些年代,因而在公园上空遮天蔽日,仿佛一个别有洞天的神秘天穹。
儿童公园原状
2015年,铜陵市决定对儿童公园进行升级,在保留全部树木的前提下更换一些适合儿童运动的地面、增添一些林下游乐设施以及配置一座仅100平方米的儿童书屋,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受邀对书屋进行设计。
提到儿童空间,成人的思维往往是积木形状、五颜六色。但儿童的眼中仅限于此吗?笔者尝试从空间些趣味性和探索感的角度入手,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改造后的儿童公园
构思
儿童书屋的选址位于公园内地势最高的小山丘上,一个保留的圆形活动场地旁的树丛里,现场看来,树干交错竖立,几乎没有建筑的场地,而不动场地一棵树,是我们在设计伊始就定下的原则,设计似乎进入了瓶颈。
场地原状
在结束现场踏勘离开的时候,儿童公园的李园长向我们讲诉了一件轶事,这个公园早年住着一位非常居民——一条大蟒蛇,天气好的时候经常可见它盘踞某处晒着太阳,后来随着城市建设,老居民迁移无处遁寻。就像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为我们的设计指明了出路:一条蛇形的书廊将盘绕在林间。
方案效果图
实施
因为儿童书屋的造价非常有限,所以设计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来表述上述愿景。在对现场树木进行测量之后,几段曲线被精确的放置下来,不多不少恰好。为了减少对树的影响,钢框架结构成为合理的选择,除了对钢结构截面尺寸控制之外,独立基础也被设计的尽量小和避开树根。
施工过程照片
最终建筑以这种仿生的姿态在这片林间匍匐下来,原有的树林空间因为建筑的加入而发生了改变,林下的穿越行为被限定下来,进而转化为了室内的停留与阅读,而被“盘踞”的那几棵树木,则从众多林木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景。
摄影:钟宁
外部空间
建筑的外立面主要采用了落地玻璃窗来增加采光,玻璃被有意分成了上下两段,上段磨砂竖条在调节进光量的同时,也营造了视线的私密,使儿童有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下段为透明可开启窗扇,书廊的浅进深有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窗框外安装户外高耐候竹纤维板,透出温暖的基调,板形状的渐变仿佛骨骼的扭动,屋面也随之翻滚到立面上。书屋一头为入口,另一头的空廊内布置坐凳,方便家长等候休息。
摄影:钟宁
室内空间
蛇形书廊的内部是长条形的空间,一头窄一头宽,由于空间被拉长而且扭曲,首尾并不相望,所以在现场感知空间有超出实际面积的感觉。
室内方案效果图
方案平面图
因为造价限制,屋顶仅喷白原有夹芯保温压型钢板原顶,而在钢梁下挂韵律错动的杉木指接板木,以渐变的方式形成生物蠕动的感觉,间以自然色的节能灯管,营造充足且富有变化的室内光环境。书廊内开阔之处另设桌椅,同时流线型的书架也兼做座椅,儿童可随意而坐,家具的高度考虑到了不同年龄度段儿童的行为特点,同时家具的圆角设计等都从儿童安全角度做了考虑。家具全部采用杉木指接板为材料是从环保和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实木复合地板底部设有架空层,既隔绝林中潮气,也符合儿童安全舒适的标准。
就像书籍一样,
我们用设计为这个阅读空间进行了“装帧”。
简单却又变幻的室内空间 摄影:钟宁
最终我们通过设计控制造价,在甲方低成本的预算范围内将项目建成,不但成为儿童公园里颇受欢迎的去处,甚至很多成年人看过之后也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可见每个人心中都是一个孩子。
最开心的是园长,仿佛他又回到了从前那个岁月,他的老伙计盘踞在树丛间,悠闲的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思考
一个在德国定居的华人朋友最近抱怨说,她所在社区的儿童图书室居然没有中文读物,她要去向社区建议添置一些,社区儿童阅读点的常用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照国内,虽然每个市、区的图书馆都设有儿童阅读专区,但就在家门口的、小区内的似乎少见。现在国内的家长都普遍重视教育,给自家孩子买书毫不吝啬,幼儿园、小学也通常设有图书漂流角,方便大家交换阅读,试想在家门口如果也有社区公益阅读点就更方便了,不但可以实现图书的共享,避免浪费,而且还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以本项目儿童书屋为例,与铜陵市图书馆联网,实行通借通还,根据读者需要随时调整更新书籍品种,为“全民悦读”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运营思路。书屋虽然只有100平方米的面积,目前已藏书3000本,而且还有一半书架空置,而阅读的对象主要以小学生群体为主,因此在非教学时间段的使用率非常高,由此可大致看出低成本的微小书屋的实用性和利用率。
在被互联网裹挟的时代
信息越来越通过“浏览”而获取
但愿“阅读”这种习惯
不要在孩子们身上淡去
运营现状 摄影:李胜(儿童公园园长)
项目名称:板栗山儿童书屋
项目地点:安徽省铜陵市板栗山儿童公园
面积:约100平方米
建设单位:铜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管理单位:铜陵市妇联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李竹
方案设计:李竹、王嘉峻
建筑及室内设计: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
结构及机电设计:综合五所
摄影:钟宁
设计时间:2015年
竣工时间:2015年